董同栓(1932年-2017年),河北新乐人,中共党员,1951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国兵工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国营第525库重力队班长,获得“全国先进生产者”“山西省工业劳动模范”“第二机械工业部先进生产者”等荣誉称号。
19岁的董同栓进入525库当搬运工后,边工作边上夜校学习,白天晚上连轴转,一年当作两年干,出色地完成了搬运装卸任务,两年后,当上了重力队班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党中央明确提出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打赢兵工生产战,物资保障是关键,四面八方来的生产原材料,随着货运列车在兵工物资的525库吞吐。时间紧、任务重,设备落后,装卸、仓储全靠工人肩扛手抬。那时的董同栓,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经常熬通宵赶进度卸货。去北京出席表彰大会前,他还像铁人一样连续加了36个夜班未休息。
董同栓带领全班人员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颇有成效。525库机械化起重设备落后,库里最大的吊车只能吊10吨,在搬运20吨大机器时,一起吊钢丝绳就拉断了,换了好几根绳也不行,火车停了两天也卸不下来,影响了国家计划车皮周转。董同栓与工友们一起琢磨,搭架子,用倒链起吊,可是机器是平底,钢丝绳插不进去。为了让这巨型设备离开车底板,董同栓决定用千斤顶把火车底板顶起,将钢丝绳穿进去,用倒链起吊,垫上道木,推出车厢,仅用两天半就完成任务。
1953年寒冬,董同栓帮助晋华纺织厂成功搬运一台6吨重的变压器。该厂在起重变压器时,发生安全事故,向525库求援,董同栓带着一班人去帮忙。他先检查操作场地,发现放变压器的是水泥地,冰冻地滑,起重搭的是三脚架,机器又重,很容易出事故。董师傅把架子改造为稳固的六角形,搭在泥土地面,用铁滚子将机器由原地运到架子中间,再用倒链将机器装上汽车。运到安装工地,他又利用斜坡地形卸车。特别是安装时,在-17℃的户外,他爬上7米高空,连续作战3个多小时,终于安全地将这庞然大物安装好。
1954年开展清库运动,任务繁重,董师傅日思夜想,改进搬运操作工艺,将倒三角铁改进为杠杆起吊法,提高工作效率2倍。用家里的石磨画图,想法子安上大小滑车,在运大铁箱时,节省48个工时,提前6天完成清库任务。
毛主席号召劳模要和时间赛跑,这句话激励了董同栓一辈子。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革新,像老黄牛一样在搬运装卸岗位一直干到1991年退休,在平凡的岗位,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国防建设事业。
(来源/中国兵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