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云官方在线入口-开云(中国)中心 > 专题专栏 > 我与人民兵工精神征文专栏 > 征文专栏

辽沈集团党委工作部 任晓川:他们的灵魂没有皱纹

发布时间:2017-12-28

  有一首歌,歌词这样写到:“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

  第一次听这首歌的时候,我觉得它是一首忧伤的歌,直到有一天,我见到了一个人......

  那天, 在辽沈集团的机关礼堂,有一堂不寻常的微党课。主讲,是从辽沈大院里成长起来的、50年代的全国劳动模范——“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

  党课下午一点半开始,一点钟,尉老就到了。

  这位80几岁的老人走路称不上健硕,但绝不蹒跚,脸上依然保持着那股精气神,那精气神和我们在照片上看到的一样,好像是她与生俱来的,散发着光泽,这光泽没有因为岁月的打磨而黯淡,反而因沉淀而厚实了许多。

  她不喜欢被人搀扶,从机关大楼门口到二楼的礼堂,大家一直都只是拉着她的手,就像小时候拉着祖母的手一样。一层楼、26节楼梯,却不记得她说了多少遍:“这儿,是我的家啊!724,是我的家!”我们都懂,她和这个兵工大厂,有着永远无法割舍的感情。

  尉老衣着朴素,不穿带花的衣服、不穿艳色的衣服,大家都说她只重实干,不重外表。但那天,在走进机关礼堂之前,她特意走进洗手间理了理头发,认真的整理了衣服,然后笑着问我:“怎么样?行吗?”俨然,她对这场交流活动非常重视。

  当她走进机关礼堂,会场内等待的职工瞬间安静了,随后,是全场经久而热烈的掌声。

  然后,她开始讲她的故事,讲那代人的故事。

  她说:“一进厂,我就跟师傅说,‘师傅,我有的是力气,你安排我干啥都行!’”我听了,偷笑......

  她讲:“工厂安排我去机床厂参加学习,我去了,看那些机床看入了迷,午饭忘吃了。晚上回来又想白天看的,想了一宿。”我听了,脸红了......

  她回忆:“为了搞技术革新,我那时候经常干到后半夜两三点钟,回去宿舍门都关了。我怕影响别人休息,不敢敲门,就靠在门口睡到天亮。”我听了,眼眶湿了......

  她还说:“生孩子之前给领导打电话请假,领导说,昨天大尉还推料呢!今天怎么就生孩子了?”然后,她不好意思的笑了,可全场却没有一个人笑。

  有一句话这样说,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然而尉凤英他们那一代人,却用双手让那样艰辛不易的青春年代熠熠生辉,用默默的付出和忘我的坚守,践行着兵工人“把一切献给党”的庄严承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把一切献给党”,他们很少这样说,却始终在这样做。

  2015年2月8日—9日,中央电视台,中央各大宣传媒体,《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光明日报》等十几家报纸同时宣传刊登这样一个人的事迹。

  20岁,他投笔从戎参加革命;

  30岁,他在迫击炮试验中失去右臂;

  41岁,他放弃任职机会走进哈工学习;

  66岁,他临危受命,重披战袍,托起了“中国战车”梦;

  66岁到85岁,他与陆战之王结缘20年,“让中国坦克冲进了世界第一方阵”。

  他是我军第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为中国军工事业奉献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久经沙场的战士、全国战斗英雄,96载的生命历程因鞠躬尽瘁而熠熠闪光。

  《解放军报》称他为“穿越时代的‘精神坐标’”,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铁人”;

  《人民日报》写出了“老骥伏枥、铸魂兵工”的标题,发出了“时代需要这样的人”的感叹;

  《光明日报》称他为“把一切献给党的传奇总师”;

  《经济日报》赞他用“全部心血浇灌一个伟大的事业”,用“一生奉献兑现自己最初的誓言”。

  他,就是铸就铁甲传奇的“独臂总师”祝榆生。

  再次回放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的“祝榆生访谈录”,我惊讶于这位传奇老人竟是如此的谦逊随和,他用生命铸就的精神,足以穿越任何的时间和空间,感动任何时代。那一段段简单却沁人心脾的回答让我久久难忘——

  当记者问到:“是什么让您决心投笔从戎了?”

  祝榆生回答:“没有别的,那个时候就是抗日啊!就想着抗日,大家都想,再读两年书的话就打不上仗了。”

  当记者和祝榆生谈起战争,谈起他全国战斗英雄的荣誉,祝榆生说:“那是一个民族的战争啊!现在说什么勇敢不勇敢,还把我选去当一个战斗英雄代表会的代表,什么战斗英雄?跟敌人见面,端个枪进去,你说不该?那不用喊啊!直接就上去了!前面倒了后面就上去了!打就打嘛,牺牲就牺牲了嘛!”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放弃任职机会而去哈工学习,祝榆生回答:“我觉得将来保卫国家也是个大事儿。军工政委问我来学什么,我说我来学武器系统,他们说没有这个专业,我说那我就一样一样学,我又不是为毕业来的,我是为军工来的......”

  为了中国的兵器事业,风华正茂的他失去了右臂;为了中国的兵器事业,花甲之年的他挂帅上阵;手中掌握着十几亿的科研资金却吃了15年的盒饭,功勋卓著却坚持住在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砖瓦楼里。

  但是,当讲起这些,讲起临危受命、讲起投笔从戎、讲起战争和荣誉、讲起几十年的峥嵘岁月,这位可亲的老人言语中没有丝毫的炫耀,他就是觉得,那本来就是他该做的。

  有些精神只属于一个时代,有些精神却可以穿越任何时代。

  从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兴国官田村建立官田兵工厂开始,86年来,一代代兵工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无私奉献,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生生不息的人民兵工精神。

  “钻头大王”倪志福、“中国保尔”吴运铎、“兵工泰斗”刘鼎......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最美好的年华走进了兵工。从此扎根在这片沃土,将一生献给了兵工事业。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更成为了人民兵工的优秀楷模。

  岁月带走了容颜,但带不走记忆,更带不走那生生不息的精神,“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战士,他们的灵魂没有皱纹。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再次走进这片奋斗过的土地,

  是否觉得,往事清晰。

  当我老了,我多希望,可以再一次骄傲的站在兵工这片土地,和年轻一代,诉说兵工战士奋斗的点滴。

关闭窗口
集团公司8家单位通过“全国文明单位”复查6家单位新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7-12-26
温刚在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调研时要求:把控好发展方向 履行好核心使命2017-12-26
北方股份电动轮矿车获CMIIC2017工程机械·用户心仪产品奖2017-12-22
北方车辆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全文:传承和弘扬人民兵工精神 谱写公司发展新篇章201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