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形成与培育了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崇尚艰苦奋斗等为主要内容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和强大精神支撑。如果说社会实践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深厚源泉与广阔基础,那么精神谱系则是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精神力量与思想保证。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充分发挥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价值,积极汲取蕴含其中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砥砺前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传承和弘扬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保持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定力
保持定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制胜法宝,主要包括对政治方向的准确把握、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对完成历史使命的矢志不渝等。在百年奋斗征程中,我们党不知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遭受过多少风险挑战,却始终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靠的就是强大定力。
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一个政党生存发展首要问题,直接关系着其前途命运和事业的兴衰成败。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代表,任何政党都有政治属性,都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方向、政治追求。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一经成立就锚定了自己的政治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共产主义。在这一正确政治方向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共同的理想而顽强奋斗,即使遇到任何困难挫折,也能做到凝神聚力、穿越阻碍、坚定前行,从而取得了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
在党的精神谱系中,有很多彰显我们党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的精神。长征精神就是其中的生动案例,其最显著特点就是听从党中央指挥。红军在过草地的时候,炊事员一起床,首先关心的不是有没有米下锅,而是朝着哪个方向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太行山精神等,都体现了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政治定力;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西迁精神、农垦精神等,也体现了服从大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定力;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区精神、小岗精神等,都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定力;新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等,也体现了矢志不渝为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的政治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这一重要论断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为新征程中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一步增强政治定力,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接续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全面领导。
一百年来,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党的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表现出的时代性、科学性、人民性、革命性、斗争性、开放性,既是党开创百年辉煌的“密码”,也是接续创造千秋伟业的力量之源。
始终勇立时代潮头
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领导者、引路人。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复兴,党时刻站在时代前列,并不断与时俱进,让自己、让中国赶上时代、引领时代。
问题是时代的先声,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之问”。直面并答好“时代之问”,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之一。回顾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党先后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带领中国人民绘就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引领时代发展的又一生动体现。
始终坚持理论武装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立身之本和看家本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理论成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作为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新时代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
始终保持赤子之心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的百年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无论是党成立之初的救亡图存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的“四个现代化”建设,20世纪80年代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还是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无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还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论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抢险救灾……我们党始终不忘人民这个根,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这是我们党之所以能的最大底气所在。
始终勇于自我革命
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基因和亮丽底色。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是在自我革命中成长、发展和壮大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遵循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原则,积极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勇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历史。一百年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从苏区干部好作风到“反对干部特殊化”再到“中央八项规定”,我们党赓续传承的优良作风,堪称一个百年大党的鲜明标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大就要有大的样子”的管党治党要求、“大也有大的难处”的问题挑战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严从紧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始终保持斗争精神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优势。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诞生、成长和壮大的伟大政党,强化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斗争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前,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党必须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千秋伟业。
始终拥有开放胸襟
新陈代谢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吐故纳新才能朝气蓬勃。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开放襟怀是构成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内容。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谁能坚持开放创新,谁就能朝气蓬勃、赢得未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永葆朝气蓬勃,正是因为坚持走开放创新道路,坚定吐故纳新。中国共产党朝气蓬勃地从历史走来,也必将朝气蓬勃地走向未来。
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个无产阶级的党也要吐故纳新,才能朝气蓬勃。不清除废料,不吸收新鲜血液,党就没有朝气。”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善于以开放的姿态、开放的理念、开放的胸襟,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准确识别、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开放中全面做强自己。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冲击,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各国内顾倾向明显上升,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开放的大门正越开越大,为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源源不断的确定性,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各种风浪考验面前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生动诠释,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远年轻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不断地通过吐故纳新,以开放积蓄永不停滞、奋勇向前的革命朝气,以更高的党的建设质量推动党的事业向前发展。
(作者系江西省社科院党组书记 田延光)